
【奮戰50天 決勝上半年】集團公司硬核設計和隧道技術服務上防高速太陽島隧道順利貫通
作者:廣西交科 發布時間:2022-05-31 瀏覽:次
5月29日,歷經516天,集團公司承擔勘察設計、地質預報和監控檢測等技術服務的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以下簡稱“上防高速”)太陽島隧道實現左幅安全貫通,作為上防高速貫通的第一座長隧道,為項目全線早日建成通車打下堅實基礎。
圖為上防高速太陽島隧道左幅貫通現場
太陽島隧道全長2268m,地勢起伏大,隧道洞口段有自然沖溝發育,地形偏壓明顯,同時以砂巖、粉砂巖為主,結構松散,設計和施工難度大。為此,集團公司勘察設計組在前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方案設計,在斷層破碎帶段落加強支護參數,并采取分部開挖工法,為項目建設提供高質量設計圖和施工圖。在施工過程中,項目設計組堅持“動態設計”,及時調整方案,使隧道順利穿越斷層破碎帶等關鍵施工段落。此外,為確保隧道施工安全,集團公司隧道與巖土團隊秉持先預報、后開挖的施工理念,應用TST地震波散射法、地質雷達法、瞬變電磁法、地質調查法等四種預報方法對隧道地質情況進行預測;并運用綜合物探法相互驗證,綜合預報,解決了單一預報多解性等問題,對開挖地質情況提出針對性施工建議,有效規避了施工中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
圖為太陽島隧道地質雷達法超前地質預報工作現場
圖為太陽島隧道TST地震波反射法超前地質預報工作現場
圖為太陽島隧道TST地震波反射法超前地質預報工作照
在隧道監控量測方面,針對傳統監測數據反饋不及時、工作效率低等問題,集團公司自主研發智能隧道監控量測管理平臺,監測數據實時上傳至云端系統,實時處理分析、預警。該平臺實現試行探索“報告一鍵生成”“監測數據無紙化”,數據真實、及時、完整性得到了保證,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隧道施工安全風險。
圖為集團公司自主研發隧道自動化監控量測管理平臺
與此同時,為避免隧道駐地辦公區山體滑坡風險,集團公司自主研發邊坡健康監測平臺對隧道施工作業區邊坡地表位移、深層水平位移、降雨量進行實時監測,自動捕捉和識別坡面形變情況,實現24小時實時監測和預警,為隧道安全施工保駕護航。
集團公司將嚴格遵守行業標準,持續加大技術創新,推廣應用新技術,為上防高速建設早日通車貢獻交科智慧和方案。(隧道與巖土工程研究院 杜掀 第二路橋設計院 陳增穩)
圖為集團公司自主研發的邊坡健康監測管理系統界面